在墻體改梁中砌塊墻的三種構造形式主要有哪些呢?
砌塊墻多位松散材料或者空心形式,因此比撞墻更需要加強構造處理,以增強其墻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。
一、墻體改梁中砌塊墻的三種構造形式如下:一、設置構造柱。為了保證砌塊墻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,應于外墻轉角處和必要的內外墻交接處設置構造柱。構造柱多利用空心磚的空洞做成。排列時應將孔洞上下對齊,孔中穿入直徑為10-12mm的鋼筋,然后用C20細石混凝土分層澆灌,澆灌時應分段進行。為增強抗震能力,構造柱應與圈梁有完好的連接。
二、砌塊墻的接縫處理。砌塊的體積遠遠大于磚塊,因為更要處理好墻體接縫。在中型砌塊的兩端一般設有封閉式的灌漿槽。一般砌塊采用MS級砂漿砌筑,水平灰縫、垂直灰縫一般為15-20mm。當垂直灰縫大于30mm時,必須用C20細石混凝土灌實。中型砌塊應錯縫搭接,上下皮砌塊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50mm,當搭接長度不足時,應在水平灰縫內增設2根鋼筋網片,如下圖所示。
此外,當砌塊墻位于室內地坪以下、室外明溝或散水以上的砌體內時,應設置水平防潮層。
三、設置過梁于圈梁。當砌塊墻中遇到門窗洞口時,應設置過梁。過梁承受門窗孔洞上部荷載并起聯系梁的作用,另外可以利用過梁高度調節砌塊的尺寸,增加砌塊的通用性。
多層砌塊建筑設置圈梁以加強砌塊建筑的整體性。當圈梁與過梁位置接近時,兩者可合二為一。圈梁有現澆、預制兩種形式?,F澆圈梁整體性強,有利于加固墻身,但施工時需濕作業,而且要支模板,比較麻煩。